幼鸽游棚,往往出现在家飞1个月左右的时候。家飞一段时间后,出现到处乱飞乱落的幼鸽,闯入他人鸽舍内属于游棚现象,但对刚起飞的幼鸽,在家飞不足10天丢失或乱飞乱落以及闯入他人鸽舍,应该不属于游棚的范畴。如果是我们中意并套以重要足环的幼鸽游棚,那内心的难过不亚于孩子走失。作为鸽主,应该反思幼鸽游棚的原因,及时反思和亡羊补牢,才能及时止损。那么,幼鸽游棚的原因是什么?享有日本鸽界最高荣誉“翔圣”之称的并河靖医学博士将幼鸽游棚归纳为10条原因。
一、种鸽品质:遗传基因的影响,父母鸽有游棚史,作出小鸽子游棚概率也高,遗传性的游棚很难驯养过来。父母鸽是天落,遗传不稳定,也会造成较高概率的游棚现象。父母鸽性格急躁,作出小鸽子也易暴易躁,在未建立对鸽舍良好的定位时,过早飞起或者飞出过远过快也会撞伤丢失。
二、蹲房时间不够:让幼鸽充分熟悉鸽舍环境和位置,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幼鸽游棚。蹲房可以在小鸽子20天左右开始,上午喂完食,就可以把小鸽子拿到鸽舍入口处装进一个隔离的小笼子中,两个小时左右再放进鸽巢。这样既可以让亲鸽为下一窝的作育有充分休息,也能让小鸽子更早地认识鸽舍环境。在小鸽子离巢后可以用个大笼子罩在跳笼上,喂完后把鸽子拿到笼子里,天热了小鸽子会在钻口进入鸽棚,这同时也锻炼了小鸽子钻笼。
三、幼鸽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现在正是幼鸽换羽季节,幼鸽换毛的同时鸽眼颜色的变化明显,此时进入不稳定时期,对周围的一切会敏感。又是第一次换羽,毛管生长时刺痒,脾气躁动,此时也要少抓幼鸽,家飞时则容易因飞远体力及心理不成熟而丢失。这种情况应控制家飞,可以在天黑前1小时放飞,坚持3周左右,等幼鸽情绪稳定些再恢复正常。此时尽量避免带陌生人进出自己的鸽棚,晚上也尽量少打扰,避免对幼鸽造成惊吓而惊棚。
四、幼鸽的健康因素:一方面可能是种鸽就不够健康导致作育的幼鸽不健康,另一方面就是幼鸽的应激反应,刚离棚恐慌、急躁,消化、吸收不正常,加之饲料营养供给不足,产生各种疾病。
五、幼鸽的生活环境:鸽棚位置低,四周建筑高,鸽子不易观察地形,不易熟悉环境。鸽棚内巢箱、栖架少,鸽子密度大,相互争斗,鸽子无安全感,对鸽舍缺乏依恋性。应尽量给幼鸽提供宽松的空间,避免由于羽数过多导致鸽子互相打架和啄伤。一般来讲,每平方米鸽舍控制在6至8羽,比较合适。
鸽棚通风不好,潮湿闷热,不但易生病,也容易使幼鸽游棚寻找更舒服环境,这也符合动物群体适时分流与包括鸽子在内的鸟类自然迁徙的自然法则。没有晒笼的鸽舍,开家时要特别注意,因为,幼鸽在舍内看不到舍外的环境与外貌,幼鸽出棚后一旦受惊就会出现乱飞乱落的现象,甚至找不见家。有条件的鸽友事先准备1个小铁笼,四周不用遮挡,放在鸽含顶部,让幼鸽熟悉环境,记住鸽舍外貌和鸽舍的位置。1个星期后,就可放出自由活动。有条件的鸽友,鸽舍外要配备晒笼,这样幼鸽在出棚前已经记住了鸽含外貌和周围环境,便于起飞,也不会乱飞乱落,找不见家,从而减少幼鸽的游棚和丢失。
六、不合理的家飞管理:丢失赛鸽的时间段,多在早上,此时天气凉爽,又经过一夜的休息鸽子精神饱满,飞行欲望旺盛,早上开8 时间长,但是绕舍飞行一会就会远去,可能就会造成一些体力不足的难以跟上队伍而落单。同时家飞的鸽舍比较多,鸽群容易混合在一起而丢失。选择9点以后家飞既错开家飞高峰,此时幼鸽飞行欲望也有所减退,月龄再大一些后定点定时家飞管理就可以。在幼鸽家飞前,大约25天鸽龄时,每天将幼鸽放在鸽舍顶部最高处,让它熟悉鸽舍环境,等到幼鸽35天鸽龄以后,每天下午4至5点可以放出鸽舍自由活动,但要注意,不要受到惊吓。要与成鸽家飞的时间错开,防止其它成鸽没有进入鸽舍内在棚外活动时突然起飞,很容易把幼鸽带起乱飞。在家飞1个月内,最好不要在早晨放出,可以在下午4至5点让它自由活动,千万不能驱赶幼鸽。
七、散养方式养鸽:成鸽幼鸽在一起混养,全天开笼方式,这种方式的饲养管理不到位,抢食、争斗、飞行无规律,容易自然地寻找更优生活环境。但目前养鸽参赛的鸽友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一般都能把种鸽棚赛鸽棚分开。在喂养当中,定时定量喂鸽粮,要注意不要在鸽舍外眼粮,多喂新粮,少喂陈粮。但不能常粮供给,尽量减少幼鸽家飞后在鸽舍外逗留的时间。在幼鸽家飞时尽量避免和成鸽同时家飞,防止大群带领幼鸽远离鸽舍飞行,造成幼鸽迷失方向,丢失幼鸽。
八、幼鸽月龄参差不齐:这也是目前鸽友们普遍存在的问题,种鸽数量有限,最少要出两轮,造成大小不一、起飞时间有先后,这样容易让月龄大的鸽子把月龄小的带起、带远而丢失。这种情况,尽量让月龄小的鸽子蹲房环节做好,让幼能上笼即认家;再把赛鸽棚分多间,分开笼;分批开笼,把月龄小的抓起来,先放月龄大的,等月齡大的飞得差不多再把小的放开,坚持十多天,小鸽子足够大就差不多可以一起开了。有条件的鸽友,最好把幼鸽集中单独饲养,提供充足的栖架,便于幼鸽管理,同时对幼鸽要接种疫苗,预防幼鸽感染各种疾病,注意保持鸽的卫生和阳光充足的照射时间,定时对鸽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
九、久关的鸽子容易飞去:禽流感封棚期或者农作时节,为了防止鸽子损毁别人的劳作果实,更防止鸽子吃了拌有药水的粮食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而关棚。如果突然开棚会让鸽子过于兴奋而飞远未归或撞伤。此种情况尽量在开棚时让鸽子有足够饥饿感而不能远飞,几次后适应就好。
十、自然环境的干扰:信鸽飞出后,天气突然变化,受风雨雷电的影响飞天,空中遭遇天敌或人为下网而丢失,甚至有些速度过快撞伤造成丢失。这种情况尽量多注意天气和鸽舍周围的障碍物,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并河靖医学博士指出,应当在孵化后的第25天让幼鸽离巢,学会在鸽笼里独立生活。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应当在晴天把笼子放到鸽舍屋顶上或视野开之处,让幼鸽熟悉鸽舍周围的环境。为了简化操作,也可以用铁丝网在鸽舍上方做成固定的望笼。即便如此,还是要在傍晚的放回运输笼中过夜。这种训练持续五六天,在幼鸽已经谙熟周围环境并意识到自已的独立存在时,就可以把它们放入鸽舍与其他鸽子一起生活了。最好先把鸽舍里的其他鸽子全部放出舍外,然后再把结束坐笼训练的幼鸽放进鸽舍。用两三天时间,让它们学会在鸽舍内喝水吃食。
当幼鸽能够与成鸽一起生活之后,还要注意在傍晚给其补喂一些饲料,以免因幼鸽进食速度慢而吃不饱。在受到成鸽欺负时,有的幼鸽会奋力抗争,有的则缩成一团,甚至被啄得头破血流。此时应当注意观察它们的神态和行为,我更寄希望于那些自我意识强、不甘拜下风的幼鸽。
在这段生活环境急剧变化的时间里,有些幼鸽能一直保持旺盛的食欲并显露出勃勃生机,饲养者可以通过观察幼鸽的健康状况,去发现好苗子。掰开鸽嘴不应看到贫血的迹象,健康鸽子口腔粘膜的颜色是鲜红的,这跟大夫查看患者眼皮下及喉晚处的颜色是同一个道理。另外,并河靖也反复强调过鸽舍的容积是有限的,在能容纳30羽的鸽含里饲养20羽或4羽鸽子在健康程度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繁殖、调教、训练的所有环节中,都应当努力去发现并淘汰那些没有前途的鸽子。对不健康或不满意的幼必须下决心淘汰,否则就难以形成精兵强将的选手阵容。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