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座据说因为被风吹垮的大桥,在美国华盛顿。因为桥梁设计问题,风作为一个推动作用,就摧毁了它。这座大桥开启了现代桥梁的风洞研究和实验,那么调查当地气象自然环境成为了必要工作。除了难以操作人工现场测绘,现在的人类脑洞又变大了 。
这不,有一群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地理、地球和环境科学学院的研究者们想到了一个新的方法:用经过训练的赛鸽作为生物遥测平台。赛鸽能够在放飞后自己找回自己的巢穴。利用这一特点,研究者们设计了一款被称作“鸟类-气象学 探测仪器套件(AvMIP)”的设备,只需要每天在归巢的赛鸽上摘下传感器,下载数据即可。
通过赛鸽做研究,其实早已不是稀奇事。毕竟飞鸽传书这种事情,在古代就存在了。后有军鸽、赛鸽照相机等等。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不论是通过赛鸽做载体,或者是赛鸽本身透过科技的力量,都是在彰显着时代的进步。
比如,我们凭借经验判断鸽子的性别,但是不能保证经验不出错。但是运用信鸽DNA身份证,通过羽毛检材提取DNA信息,获知赛鸽性别。亦或是给鸽子找亲生父母,帮父母找回亲生的孩子。这些都是在科技技术手段下才能得以实现。科技的进步,影响的还是我们实实在在的人。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